“同化”是练出来的
发表时间:2016年07月21日 点击:
例题:一根电线长5米,如果用去2/5,还剩全厂的( ),如用去2/5米,还剩( )米
学生答案:3/5,3
老师批改完之后,第二空已经打了红叉,让学生自己再做一遍,答案还是3,就提醒他再认真读读题,一字一句读,接下来,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自己没看到后面那个“米”字。
分析:学生在读题过程中,读完第一问,得出答案,接着读第二问时想当然地将第一问的“思维”用到了第二问,此时,经大脑转录的信息与题目呈现的信息不对等,得到正确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总结:通过交流获知他做第二问时并未想过他们会有何不同,这类学生“同中见异”能力较弱,或者说没有同中见异的思维习惯。
应对策略:针对这类情况,应加强学生“同中见异”的分析能力,找相似题,让其做对比,分析有何不同,将针对性的练习连续做一段时间(不间断),直到“同种见异、异中见同”思维能够自动化运行为止。
PS:相似=相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