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定势”惹的祸
发表时间:2016年07月21日 点击:
问:一件羽绒服,在这两个商场的原价都是650元,买这件羽绒服最多能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学生解题过程:
甲商场现价:650-(20×6)=650-120=530(元)
乙商场现价:650×80%=520(元)
去乙商场买更便宜-------学生的解答到此结束
分析:该生自述这道题比较简单,一看这道题和商场促销、打折有关,觉得很简单,之前做过类似的题目,已经很熟练了,无非是问哪家商场更便宜,所以当读到一半时就开始动手写,得出了“乙商场更实惠”的答案。
遗憾的是,过程很享受,结局很悲催——答非所问!
老师分析结果:当学生看到自己比较熟悉的问题情境时,觉得很简单,感觉自己一定能做出来,情绪上开始激动,问题没有表征完整、清晰的情况下开始动手做题,整个过程策略性知识没有,监控也无从谈起。
总结:针对这类学生自觉简单的问题出错,表面上看是不细心、不认真造成,细究起来会发现这是该生存在的一个通病:
遇到简单题:自我感觉简单,不必监控没有监控,解出来情绪也没多大兴奋(一遇到简单的题目马虎程序自动化运行,);学生也赞同这种解释,学生还说遇到难题很少出错,知道要认真、一句一字去读,一步一步去做,也能做到监控,解出来之后会有兴奋的感觉(谨慎程序自动化运行)。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这个学生身上造成“难题会做、简单易错”的原因主要是情绪不同造成的运行程序不同,遇到简单题是“不认真”的程序自动运行,遇到难题是“谨慎”的程序自动运行。
当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非偶然情况时,意识到需要改变自己的这种“马虎”,这个时候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地讲不认真的程序替换掉,取而代之的是“认真”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