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性格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金洪源
在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里,一位老人十分纳闷地着看身边两个年龄相近、性格迥异的女孩。大一点的女孩晴晴快三岁了,是老人的外孙女。这孩子性格暴躁得很,哪怕是向大人要杯水喝,也得像和谁吵架一般拼命喊叫。稍不如意就气得两只小脚又蹬又蹋,声嘶力竭地哭喊。平素孩子的母亲并不娇惯她,甚至对她有点过份地严厉,稍有过失就严加怒斥。没人娇没人惯,小小的孩儿哪来那么大的火气呢?有人解释说是血型遗传的缘故—孩子的母亲性格就很急躁,晴晴不足一周岁时发起脾气来就很像母亲了。
老人对这种解释半信半疑。因为老人的儿子和媳妇的性格也都很急躁,可小孙女雨雨却总是笑咪咪一副亲切和善的面相。还不到两周岁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就会用大人似的客气的语调跟奶奶商量事情了:“奶奶,我要喝凉水。”“不行!”奶奶严厉回答。可是雨雨并不生气,而是边笑边说:“我就喝一点。”看来小孙女也并不十分听话,可她为什么偏偏生就一副好性格了呢?——“孩子的性格可不是天生的。”有孙女为例,老人这样下了结论。这个结论对吗?
原来,老人的儿子性格本来也是很暴躁的。成家以后几经和爱人吵闹,渐渐认识了自己这毛病的害处,可一时又改不那么彻底。有了孩子以后,他决心不让自己的暴躁性格传给后代,便与爱人约法三章:不在孩子面前吵嘴,,不向孩子滥发脾气,说话态度和蔼可亲,在孩子面前夫妻说话互相尊重。从孩子四五个月起,他们就一丝不苟地执行约法,效果十分显奢。孩子快到两周岁了,在和别人生气时还不大会表现自己消极的激情。一次和一个小朋友抢娃娃,实在抢不下来就拱手让给人家,并说了声:“谢谢。”
正如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动物在刚出生不久,有一个“印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动物通过感官把母亲或共它动物的行为方式印进脑子里,这种“印刻”模式将对共一生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外孙女晴晴的性格特点的形成主要不是由于血型或遗传,而是由于他的父母怕娇惯坏了孩子,盲目采取动辄怒斥的方式,口气、声调、表情以及伴随着的跺脚等等表现,“印刻”进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使得睛晴在周岁以前就把这些消极行为方式模仿得维妙维肖了。
当然,人的气质特点等等是会受到遗传的某些影响的。而在这位老人的性格相近的亲生儿女所抚养的后代身上表现出如此差异的性格特点,只能认为是在相近的遗传条件基础上,在不同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下,建立起了不同的动力定型的结果。
转载自元认知干预技术网。